显示标签为“古迹”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古迹”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8年8月30日星期四

Batu Caves 黑风洞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

川行百年古镇看风景 新古毛建2215公尺脚车道

川行百年古镇看风景 新古毛建2215公尺脚车道



新古毛即将兴建脚车道,让热爱脚车运动的骑士可在新古毛川行。


乌雪县议会即将在新古毛(Kuala Kubu Bharu)打造一条2215公尺长的脚车道,让脚车爱好车可在拥有百年古镇美誉之称的新古毛川行。


据了解,新古毛骑脚车的风气相当盛,当地也设有脚车协会,不少外地人到访新古毛时,都会骑脚车一日游,因此当地适合于打造脚车道。


根据初步概念,脚车道以新古毛邮政局为起点,沿着大街商业区至具有特色的建筑物、花园住宅、新村,包括柏斯达里柏兰岭、竞明华小、新古毛国小、新古毛淡小、新古毛新村入口处、新古毛马来甘榜、百万花园及士鲁林花园等。


沿途设停泊专用道


据《中国报》了解,新古毛脚车道将设有6个点站(Point Place),包括新古毛广场(Stadium KKB)、Jalan Bukit Kerajaan、新古毛新村(Pekan KKB)、Sekolah Menengah Dato’Kamaruddin、新古毛中学(Sekolah Menengah KKB)和新古毛休息站(Rumah Rehat KKB)。


新古毛脚车道长度为2215公尺,宽为4尺,脚车道沿途也设有停泊专用道,所有道路告示牌都会使用亮色,以警惕道路使用者。


值得一提的是,脚车道沿途的文物建筑物会设下遗产招牌,因百年古镇的新古毛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包括1930年建成的乌雪县议会、1930年建的交警警局、钟楼、清真寺前的里程碑(Batu Tanda)、Jalan Dato Tabal的1和2号门牌的店铺、1930年建立的新古毛邮政局、新古毛新村、新古毛高尔夫场和原住民村等。


部分路边摊已拆除


乌雪县议员兼园艺小组委员刘玥伶指出,配合乌雪县议会即将打造的脚车道,由乌雪县议会管辖的部分路边摊位已拆除,并将相关小贩安置在新古毛广场(Dataran KKB)营业。


她指出,街上的路旁目前尚有一间车厂在营业,希望业者尽快搬迁,否则乌雪县议会得到县土地局同意后,就会配合展开拆除工作。


她说,脚车道将分阶段展开,首阶段将是在新古毛休息站事先开工,目前正在招标中。


她指出,新古毛也是雪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逢假期都吸引许多本地旅客到访,也有许多脚车爱好者也认为新古毛非常适合于骑脚车。


~以上新闻转自中国报~

2016年8月16日星期二

雪旅游局与市议会邀玩乐 捉精灵游巴生古蹟

雪旅游局与市议会邀玩乐 捉精灵游巴生古蹟



参与者一边聆听阿里斯(右)讲解,一边刷手机查看周遭是否有精灵出没。

边玩游戏边游古蹟,雪州旅游局与巴生市议会趁“神奇宝贝GO”手机游戏热潮,吸引人潮游巴生古蹟。

随着“神奇宝贝GO”游戏掀起热潮,由雪州旅游局及巴生市议会赞助主办名为“游走‧学习‧玩乐”(Walk.Learn.Play)活动。

上述活动今早9时,在巴生东姑克拉纳路(Jalan Tengku Kelana)的雪兰莪州苏丹纪念馆(白宫)开始,并有6名来自巴生及其他地区的民众前来参与。

据了解,参与者都是通过网络获知上述消息,但今早活动只有6人参与,可能与巴生今早下雨有关。

通过网络获知活动

受访者坦承,平日没什么机会深入了解巴生古蹟,随着当局主办这项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以边游古蹟,边玩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巴生的了解。

“当然,我们对于巴生的历史同样充满好奇,正好可更深入了解这片伴随我们成长的城市。”

负责人阿里斯共带领参与者畅游11个历史古蹟,包括雪州苏丹纪念馆、巴生皇家俱乐部、阿南莎皇宫、东姑克拉纳路(小印度)、东姑克拉纳路消拯局等。

在游古蹟的同时,主办单位也为在场者提供一份“神奇宝贝GO”的“补给站”和“道馆”名单,方便大家掌握地方,同时在索取“补给品”时,也认识相关地区。

了解巴生历史

★邱伟亿(34岁,自雇人士)

趁休息游古蹟和玩游戏。

我一周休息一天,所以特地参与这项游古蹟的活动,同时畅玩“神奇宝贝GO”游戏。

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必能加深人们对巴生的了解,尤其是巴生的历史和由来。

藉游戏看古蹟

★陈嘉红(31岁,会计师)

我特地从安邦来参与这次活动。

当我和朋友获知上述活动后,便相约一同参加,目的是希望游走古蹟。

“神奇宝贝GO”游戏自推介后,我便参与至今,但并非长期玩,只是偶尔用来打发时间,此番通过游戏介绍巴生古蹟,我觉得很不错。

~以上新闻转自中国报~

2015年5月20日星期三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 改设人民历史展览馆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 改设人民历史展览馆



隆市政厅预计耗资3000万令吉,将早期的隆市长办公处提升为吉隆坡人民历史展览馆。

吉隆坡市政厅将把早期充作吉隆坡市长办公处的苏丹阿都沙末大厦(Panggung Bandaraya)提升为吉隆坡人民历史展览馆(Gallery Rakyat)。

吉隆坡市长拿督斯里阿末费沙指出,旅游及文化部已将苏丹阿都沙末大厦移交回吉隆坡市政厅,而有关计划大约耗资3000万令吉。

推介环保意识活动


阿末费沙是昨午在位于独立广场旁的苏丹阿都沙末大厦,推介环保意识活动时,这样指出。

他指出,这座建筑原本是隆市政厅早期的行政中心,作为吉隆坡市长办公处之用,也是隆市政厅的一部分。

他说,隆市政厅在接管该建筑后,将保留建筑原有的隆市长办公室,作为迎宾处,并提升为人民展览馆,以展现隆市从原本的烂泥地,到隆市开埠至今的过程。

“我们也会向人民收集不再使用的物件,作为展览物品。”他希望该座建筑明年可展开修复工程,目前则仍在设计阶段。

制25尺环保袋提倡环保


隆市长拿督斯里阿末费沙呼吁社区居民配合参与,以不再使用的布条做材料,废物再利用制作环保袋,唤醒人民环保意识及创意。

他说,隆市政厅配合苹果艺术休闲生活馆,向市民收集材料,制作25尺长、10尺宽及17尺6寸高的巨型环保袋。

这项活动制作巨型环保袋的活动,是由苹果艺术休闲生活馆主办并于去年8月展开,目前已完成80%,前后有超过4000人参与,预计可在5月29日完成。

阿末费沙说,这个可容纳两辆车的巨型环保袋,也将申请马来西亚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

另外,阿末费沙提到,吉隆坡大型厨房将在5月29日至31日举办,并有来自21位世界各国厨师参与。

市民贡献巨型环保袋材料

苹果艺术休闲生活馆创办人谢月丽指出,制作巨型环保袋的活动,召集了100个非政府组织、100个政府单位齐齐献力,参与的地方政府单位也包括梳邦再也市议会和加影市议会。

她说,隆市共有8座人民组屋的178人有份参与这项巨型环保袋制作的活动,每人贡献两件衬衫。

囚犯参与制作沙花椅

此外,她表示该生活馆也获监狱局配合,由囚犯参与制作25公尺长的沙花椅,囚犯负责木工制作,而生活馆负责以牛仔布缝紉沙花椅套。

她说,巨型环保袋和沙花椅将配合该馆Mostwell缝紉世界8月19日开幕时面世。

~南洋商报~

2014年12月7日星期日

借生命之河打造 隆市塑文化遗产路线

借生命之河打造 隆市塑文化遗产路线


惹密回教堂建在鹅麦河和巴生河交界, 右图为生命之河工程中出土的一道古老梯阶。

联邦直辖区部长拿督斯里东姑安南指出,政府有意以生命之河计划,“形象化”茨厂街直达国行博物馆的文化遗产路线。

朝第二级河流净化迈进

他说,面对上游倾倒垃圾污染河流的挑战,当局的目标是朝第二等级(Class2)河流净化迈进,而这需要雪隆市民携手爱护河流。

“我们希望形象视觉化(visualize)文化遗产路线,这路线是从从茨厂街到惹密回教堂,途经市中心衔接至国家纪念碑、植物公园、历史住宅区,还有国家银行博物馆。”

“巴生谷和市民只要爱护河流,而非把河道当成垃圾场,就可以协助隆市河流的净化达到二等级目标,那就可以碰触、有鱼儿且有生命的水质。”

东姑安南今早巡视生命之河计划其中的5项计划进展时,这么说。

提及坊间有指政府展开生命之河计划言行不一致,表示美化沿河并非如想象般容易。

他表示,本身昨天下午已巡视了茨厂街、哥打拉也、武吉免登阿罗街,惟让他失望的是,茨厂街有80%零售业是外劳,包括孟加拉籍、缅甸及尼泊尔外劳在经营生意。

“阿罗街令人印象深刻,经营者甚至员工都是本地人,只有少数是外劳,如此还好,但让外劳当“老板”,别忘了市政厅发的执照只给本地人。”

他说,政府有意让茨厂街至惹密回教堂,以在沿河畔走访生命之河一带的文化遗产路线时,可以看到更形象化的景色,也向海外游客展示不同景观面貌及食物,提升经济活动及隆市生活素质。

东姑安南今早走访文化遗产第三路线巡视生命之河计划进展时,是从曼谷银行启行,途经大巴刹路河桥前往惹密回教堂,之后再到独立广场,共4个地点。

生命之河其中5项计划包括河流美化、建议导览博物馆建设、惹密回教堂百年阶梯保护计划、峇迪大厦拆除计划及2020年倒数钟楼建设。

东姑安南:连接鹅麦与巴生河 生命之河需雪政府配合

东姑安南指出,生命之河连接鹅麦与巴生河,其中上游及下游是州政府管辖范围,因此需州政府的配合。

“我们目前尚未与现任州大臣开会,与前大臣我们曾召开会议,当时也提及上游的问题。”

“生命之河经过隆辖区范围只有10.7公里,但上游垃圾使我们工作更艰难,我们有在做,但却需要更多资金花在净化河流工作。”

他也说,政府希望顾及市政厅与购买者利益,有关人民广场的问题,他指将在年杪解决。

净化河流已进行53% 部分地区仍在征地

东姑安南指出,隶属隆辖区范围的生命之河全长10.7公里,净化河流已进行53%,原定目标进行17%的工程,但有3%工程已延迟,而10亿令吉拨款,只用了6.79%即6700万令吉。

“生命之河工程会直到2017年,整个计划有16个配套,其中1个已完成、5个进行中,余下10个正在设计。

在计划下,沿河一带分为多个区(Precint),第7区是惹密回教堂、茨厂街及独立广场文化遗产路线。

“还有一些区,仍在寻求解决征地、地段用途和迁居木屋等。之前我们也想在冻结地段做发展,多个沿河岸地段政府冻结了发展。

“我们希望能为政府带来40亿回酬,因为一旦美化河流之后,沿河产业增值,以出租出售给发展商。”

他说,政府一向有相关保护河流法令,只是需要执法以避免有人丢掷垃圾或油污,尤其是河流上游。

~南洋商报~

2014年7月11日星期五

吸引人们关注文化遗产 壁画诉说十五碑历史

吸引人们关注文化遗产 壁画诉说十五碑历史


充满激情的全球杰出青年社团, 希望更多人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前排左起龚德义、刘家达及卓振辉。后排左起林坚毅、朱宝琴、刘理顺、杨佩文、黄珮琦、森姆及徐悠闻。

富含历史意义的壁画现十五碑,除了美化该区环境,也让更多人了解十五碑!

现代人生活步伐紧凑,大部分人都没耐性,但如果你经过十五碑,不妨细细观赏在La Salle国中外墙上的壁画,从色彩缤纷的画作里,追溯该校历史、十五原先的起源和当地社会变迁风貌等,深入了解十五碑。

杰出青年社团发起

让这些墙壁犹如穿上色彩鲜艳衣服的搞手,是来自吉隆坡全球杰出青年社团(Global Shapers Community Kuala Lumpur)的成员,这也是他们活动的第一站,以在该中学的12面外墙都添上色彩。

目前,其中4面墙已各自绘上该中学的历史,十五碑的来源、当地交通变迁及百人宿舍(The Hundreds Quarters)地标,以让市民和游客了解十五碑的的历史,尤其是即将拆除的百人宿舍,以免被世人遗忘。

率媒体讲解壁画故事

该社团成员今天也带领一众媒体参观壁画,并讲解每幅壁画的意义。

出席者包括ThinkCity节目经理林坚毅、大马安联(Allianz Malaysia)市场部主管徐悠闻、业务发展部经理森姆、La Salle国中校长朱宝琴、彩绘大马(Colour Malaysia+)发起人刘理顺、吉隆坡全球杰出青年社团主席龚德义、协调员刘家达、卓振辉、杨佩文及黄珮琦等。

刘理顺心疼古迹被拆

彩绘大马的发起人刘理顺说,La Salle中学的学生一同参与彩绘壁画,美化环境之余,也让他们了解十五碑的历史。

“我认为历史悠久的百人宿舍,应该重申或保留为文化遗产,但据悉政府将拆除,这是非常可惜的。”

他说,如果现在不让市民认识百人宿舍,若它真的面临拆除的命运,就会渐渐被世人遗忘。

用色缤纷代表大马多元和谐

刘理顺希望通过亮丽色彩让公众把目光停留在这些壁画,也吸引市民放慢脚步慢慢观赏。

他也说,壁画使用彩虹七色,是因为不同的颜色寓意马来西亚的多元化种族。

“彩虹必须有7种颜色,才是称为彩虹,就好像马来西亚一样,虽然有不同的种族,但是大家都和睦相处,一团和气。”

他说,七彩壁画不但呈献美丽的一面,更有代表大家互相体谅与迁就的意义。

吉隆坡全球杰出青年社团的协调员刘家达指出,约50人参与这项彩绘工作,包括中学生及社团团员,4幅壁画耗时3天完成。

他也欢迎任何有兴趣者,一同来参与这项为社区服务的活动,若有任何机构想要合作,更是求之不得。

La Salle国中校长朱宝琴也感谢全球杰出青年社团主动发起这项活动,以及各赞助商的支持。她说,引人注目的壁画不但美化该区的环境,同时也可向市民传达十五碑的历史,希望他们能够花一些时间细心阅读。

~以上新闻转载自南洋商报~

2013年12月8日星期日

隆市地标文化遗产建筑 中央艺术坊迎125周年

隆市地标文化遗产建筑 中央艺术坊迎125周年



中央艺术坊特设的马来西亚文化美食街, 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品尝。

创建于1888年的中央艺术坊踏入第125年,配合明年的旅游年,该坊成为吉隆坡市政厅主打为隆市具有地标性的文化遗产建筑之一,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到访,促进我国旅游年。

吉隆坡市长拿督斯里阿末费沙指出,吉隆坡共有11个文化遗产建筑,中央艺术坊则是其中之一,为凸显其文化特色,将在不同的佳节展开不同的文化活动,例如哈芝节、农历新年、屠妖节及圣诞节,除了让国内的民众参与,也可借此吸引国外游客,共享其盛。

“政府明年的目标是吸引2800万游客人次,中央艺术坊也成为重要的一环,为此,艺术坊欢迎更多的相关单位加入此推广文化行列,成为合作伙伴。”

配合125周年办美食街

他也说,文化遗产在未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但推动经济,更推广文化,让百年遗产更有价值性,因此需要年轻一代支持。

阿末费沙于昨晚为“中央艺术坊125周年纪念庆”主持开幕时,这么指出。

当天的出席嘉宾还包括中央艺术坊的经营公司家胜集团总执行长苏文川、创办人黄严庆以及总监阿扎哈里。

配合此百年周年纪念,中央艺术坊也举行为期4天的“马来西亚文化遗产美食街”,现场共16个美食摊位,都是经过筛选,并被列入文化遗产美食排行榜内的我国美食。

现场美食各有风味,让国外游客食指大动,可一次过尝完我国所有的美食。

苏文川:越古老越值钱 人民应保护文化遗产

苏文川在开幕致词指出,艺术坊从125年前的菜市场,转型为现在的文化艺术坊,成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来到收集各种不同文化的艺术品。

他形容,文化遗产“越古老越值钱”(Old is Gold),艺术品也随着岁月变得更有吸引力,因此他呼吁人民不应只知道其价值所在,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保护独特的文化遗产。

“我相信只要大家继续支持中央艺术坊,我们会推广更多保护及爱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活动,让年轻一代的青年明白其价值。”

~以上新闻转载自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