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Ampang 安邦”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Ampang 安邦”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2年12月1日星期六

Time for Look Out Point restaurants to move

Time for Look Out Point restaurants to move

Danger site: Ampang Look Out Point restaurant owners have been told to remove their belongings from the area next week.

RESTAURANT operators at Look Out Point (ALOP) will have to remove their belongings from the area next week, Kajang Municipal Council (MPKj) president Datuk Hassan Nawawi Abdul Rahman said at the full board meeting.

“They will be supervised by Tourism Selangor when they move their belongings. The slope at ALOP has been stabilised. We have stationed 15 enforcement officers there on three shifts, 24-hours daily, ” he said.

He also said Taman Koop Cuepacs 3B would be closed to the public beginning today. Only residents can access the road now.

“Residents have requested for the road to be closed to outsiders due to heavy usage,” explained Hassan.

Meanwhile, a month has passed since the issue of houses being turned into hostels was raised in last month’s full board but the council has yet to come up with guidelines or solutions.

MPKj councillor Arut-chelvan Subramaniam had raised the issue during the previous full board meeting and was given the same reply, that the council would study how the Petaling Jaya City Council and Subang Jaya Municipal Council had dealt with similar problems in their jurisdiction.

~News courtesy of The Star~

2011年5月2日星期一

安邦新村浓浓乡味

新村蜕变.矿业不再酿豆腐出名 安邦新村浓浓乡味

安邦(Ampang)新村,一度是雪兰莪州最多矿湖的地方之一,随着时代渐进,矿湖逐渐被填满后,便成建筑物林立的村庄。

提起安邦新村,许多人都会想到“酿豆腐”和“九皇爷”,但不讲不知道,安邦新村其实是以采矿闻名,但却是一个半世纪多以前的事了。

根据这里的老村民说,安邦最初的锡矿,是在巴生河上游的淡江(Ulu Kelang),被探锡队发现了丰富锡藏后,安邦就冒出个名堂来了。

当时的安邦,其实还是一个未经开辟的蛮荒之地,林木参天、不见天日,蚊虫肆虐、蛇兽横行,虐疾一度夺走采矿工人的性命。

村民说,许多采矿工人荆斩棘终于开采锡矿,但期间却牺牲了不少人,因此当时安邦就被称为“暗邦”,意即黑暗之邦。

这也难怪在采访过程,总是听见第四声发音的“暗”邦、“暗”邦,而非第一声发音的“安”邦,即恍然大悟,继续聆听安邦新村的故事。

矿场林立华工涌入

安邦锡藏满地的消息一传开,顿时吸引矿工蜂拥而至,于是安邦新村日渐繁荣起来,至1869年,叶亚来担任吉隆坡第3任甲必丹,雪兰莪内战期间,安邦成了主要战场之一。

村民说,连连的战乱使安邦新村变成废墟,对这里的锡矿业造成极大的破坏,所幸内战结束后,叶亚来便重振安邦锡矿场,一时之间,矿场林立,华工涌入,大为兴盛。

建村之初,除了采锡,橡胶也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此外,一小部分的村民则以种菜、养猪为生,直到70年代,锡矿和橡胶业盛极而衰,村民纷纷转向工商业发展。

1974年,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划立,安邦路一带归入吉隆坡,惟安邦大街和新村,则仍属雪州辖地。

之后发展商进入安邦新村填平矿湖,今天的安邦新村,即换上了建筑林立的发展新村新衣裳了。

酿豆腐九皇爷远近驰名

昔日以锡产闻名的安邦新村,如今已被“酿豆腐”及“九皇爷”所取代。

村长范会顺说,他虽然不是在安邦新村出世长大,但在当地住了31年,迁入新村时,锡矿及鞋业还很兴旺,但“酿豆腐”和“九皇爷”也不是省油灯,许多人也慕“酿豆腐”及“九皇爷”之名而来到新村。

他说,1940至1950年代,安邦新村就出现了酿豆腐店,往日比较出名的4间店,全在新村巴刹里,但之后却慢慢关闭,如今最出名的3家酿豆腐店正位于大街,还是一样吸引外地人来品尝。

“还有140多年历史的九皇爷庙也是安邦新村的名胜地,尤其适逢九皇爷诞,这里更是水泄不通,许多外地人,甚至游客也会来观光。”

他说,“酿豆腐”及“九皇爷”纵然出名,但每当善男信女到九皇爷庙拜拜后,却还有另一道美食的选择,就是位于九皇爷庙对面的肉骨茶,游客也坦言,该肉骨茶的鲜甜美味,令他们难以忘怀。

保留传统村屋

此外,范会顺说,整个安邦新村虽建立了高楼公寓,不过还有一部分依旧充满乡村风光,保留了许多传统村屋。

“我们还保持着往日的习惯,老一辈的早上到茶档品茶后闲话家常,年轻的外出工作后晚上就会回家,温馨如昔。”

他说,安邦新村成立以来,人口也不断激增成长,1970年代1万1088人,1995年1万7460人,现有人口已超过3万,是全马最大的新村之一。

“安邦靠采矿业起家,因此村民也多属惠州籍客家人,就算是福建人,也习惯用客家话沟通,这里的客家味还满重的。”

范会顺说,最面目全非的,就是矿湖不再,往日的矿湖之地,现在已成为了花园住宅区、公寓和组屋所取代。 

60年残旧巴刹需整修

对于村长而言,安邦新村经历了种种蜕变,惟唯一不变的就是巴刹的面貌。

他说,31年前他因工作搬迁至安邦新村时,位于大街后的后巷的巴刹是残旧的,位于一个窄小的空间,排水系统及各设备都欠佳。

“没想到过了31年,这里的情况还是如一,带给所有小贩及前来买菜的村民极大的不便,因为环境实在差透了。”

他说,据悉,在他还未到在此落脚前的30年,巴刹也是这样的,所以正确来说,巴刹60年都没有改变,不符合经历了种种蜕变过程的新村面貌。

“希望州政府可以​​考虑到这点,为巴刹进行美化及提升工程,让巴刹也跟随新村蜕变的脚步,带出新希望。”

爱上这片黄金地
★林运明(47岁,肉骨茶老板)

我是第三代的传人,21岁开始到这里做生意,开始做街坊生意,之后慢慢吸引外来的游客来品尝我的肉骨茶,感觉很好!

尤其是适逢九皇爷诞,更多人来吃肉骨茶,对我而言,安邦新村是我的黄金地,当然,我也喜欢这里的人,让我爱上了这片土地。

空气新鲜人友善
★林升东(54岁,外地人)

喜欢这里的肉骨茶,我每次来拜九皇爷后,总会来这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肉骨茶,这是我在安邦新村发觉到的“宝”。

这里空气新鲜,人也很好,我很喜欢这里! 

不舍新村变化
 ★薛慧瑛(岩陀弥庙管理人)

这个庙比九皇爷庙更悠久,想当年,庙前是一稞稞的椰子树,如今已变成一排排商店,见证着新村的变化,感觉很奥妙,有点不舍的,但却是必经之路。

这里平时也很清幽安静,除非大日子,善男信女比较多,我就比较忙,我希望这庙与新村并肩下去,不要倒下,但还有待善心人士多多支持。

从没想过离开
★黄庆和(60岁,村民)

我的家族在这里开咖啡店,做老街坊生意,当年锡矿到处都是,现在都没有了,但我们的生活依然清闲,早上7时多起床,看见很多人晨运,很健康。

偶尔街坊们会在这打麻将,谈天说往事,大家都很好,感觉很温馨,很喜欢这个地方,没想过出去,孩子也在这,落地生根了。

【以上新闻转载自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