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全长2.5公里 衔接3村 吉胆岛建桥强推旅游业

全长2.5公里 衔接3村 吉胆岛建桥强推旅游业



渔村朴素与休闲的生活是吸引城市人前来旅游的卖点。

吉胆岛建桥“三通”计划一旦落实,有助进一步串联起岛上的旅游景点与特色,不单强化海岛旅游卖点,也为传统渔村注入新动力。

巴生市议会今年1月向旅游部提呈一项耗资900万令吉的工程建议书,以兴建贯通吉胆岛、原住民村与五条港三村,全长2.5公里的长桥通道,衔接三村的旅游产业,打造更多的旅游卖点。

一岛三渔村,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三通路线或可让游客延长逗留时间,以享尽三村自然美景,尝遍饕餮美食,甚至体验渔村朴实生活。

三村这百年来,在同一个岛屿上各自发展,属捕鱼为生。其中吉胆岛渔民多采用B型拖网渔船,原住民渔民则以传统A型渔船捕鱼;至于五条港渔民主要是捕虾为生,盛产虾米,是我国的“虾米之乡”。

《南洋商报》记者对此计划访问吉胆岛与五条港的村长,了解他们对长桥“三通”的看法、期望与前景。

由捕渔业走向旅游业 吉胆岛率先转型

上世纪80年代期间,吉胆岛因渔业蓬勃发展,人口一度突破2万人大关,五条港人口也曾达3000人,可说是渔业盛世。

1982年,前副首相敦嘉化峇峇巡视吉胆岛时,曾建议兴建衔接三村长桥,但引来岛民的大力反弹。

80年代中期,政府严格实施渔业法令,停止发放捕鱼执照,鼓励渔民设养鱼场或到深海捕鱼,导致渔业发展逐渐走下坡,人口也随之大幅流失。

90年代初,冷气快艇投入服务及巴生港口电动火车开启后,吉胆岛村民便看准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投入民宿、酒店业及餐营业等发展,让该村率先成功转型。

走进21世纪,相较之下,吉胆岛在各种基本设施上也较其他两村发展蓬勃,五条港和原住民村的村民每天都会前往吉胆岛办理日常事务、求学及购物等。

报道/摄影:林秀芳

~南洋商报~

2016年4月15日星期五

Talks on stops along KL-Singapore High Speed Rail still ongoing

Talks on stops along KL-Singapore High Speed Rail still ongoing

Talks to finalise the number of intermediate stops for the Kuala Lumpur-Singapore High-Speed Rail are still on-going, said MyHSR Corp Sdn Bhd Chairman Dr Ali Hamsa on Thursday (Apr 14).

He said the consideration for the intermediate stops w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project itself - rail express services linking Kuala Lumpur and Singapore in 90 minutes.

"It is still in the final stage of discussion," said Ali, who is also Chief Secretary to the Government, when asked if the project would involve five to six cities along the route as reported.

Ali said this to reporters after the prize-giving ceremony of MyHSR Corporate Logo Design Competition on Thursday.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project would connect five intermediate stops in Malaysia to Singapore namely, Seremban, Ayer Keroh, Muar, Batu Pahat and Nusa Jaya.

Ali said the conclusion on the alignment of the project would be known in July.

This follows Prime Minister Datuk Seri Najib Tun Razak's announcement that the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on the project would be signed by the middle of this year, he said.

On the Request for Information (FRI) exercise for the project, Ali said, to-date they had received 189 entries, and the FRI inputs would be used in their negotiation with Singapore.

He said the basis for the inputs would be on major contributions towards commerci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MyHSR Corp is a wholly-owned special-purpose vehicle under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hat was set up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delivery of the Kuala Lumpur-Singapore High-Speed Rail project.

~News courtesy of Channel News Asia~

2016年4月13日星期三

MoU for KL-Singapore High Speed Rail to be signed

MoU for KL-Singapore High Speed Rail to be signed mid-2016: Najib

The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for the High Speed Rail linking Kuala Lumpur and Singapore will be signed in the middle of this year, Malaysia Prime Minister Najib Razak announced on Tuesday (Apr 12).

He was speaking at the Invest Malaysia Kuala Lumpur conference, held at the Shangri-La Hotel in KL on Tuesday and Wednesday.

A spokesperson from Singapore's Ministry of Transport said both countries are working towards signing an MoU at the next Leaders’ Retreat, which will be held in Malaysia.

When completed, commuters on the High Speed Rail are expected to complete their journey between Singapore and KL in 90 minutes. Currently, it takes up to eight hours by train and about five hours by express bus to travel between the two cities. The 315km journey by road takes close to four hours, while flights take 45 minutes, excluding airport check-in and transfers to the city.

In May last year,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 terminus for the Singapore side of the project will be built on the site occupied by Jurong Country Club. Work is expected to start in 2017 and completed by 2022, according to the Malay Mail Online.

The project was first announced in a joint statement by Singapore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and Mr Najib during the Singapore-Malaysia Leaders' Retreat in 2013.

~News courtesy of Channel News Asia~

2016年4月12日星期二

美化阿罗街沙尘滚滚

美化阿罗街沙尘滚滚‧商贩忧封路人潮大减

搁置已久的阿罗街提升及美化计划终于展开,惟商贩们担心工程期间沙尘滚滚,犹如为食物添加“胡椒粉”,更担心工程封路导致人潮大锐减!



阿罗街提升及美化计划,包括挖掘原有的道路更换水管,铺上新地砖。 (图:星洲日报)

据了解,吉隆坡市政局斥资1千200万令吉进行的阿罗街提升及美化工程经于3月28日展开,将分阶段进行及封路,以每5间店铺为一个阶段,业者必须休业2个星期以方便工程进行,预计整个工程将耗时18个月。

《大都会》社区报今早巡访吉隆坡闻名的“美食天堂”阿罗街时,发现工程陆续进行,其中部分店铺的地砖已经完成,同时也正在进行更换水管工作。

小贩无奈休业2周

小贩们均对于即将休业2个星期,以方便进行工程感到无奈。他们认为,生意额肯定大受影响,所谓手停口停,还要支付员工薪水及摊位租金,加重他们的负担。

他们表示,在工程进行期间做生意会面对沙尘飞舞的问题,更有顾客投诉指犹如为食物加料,添加了“胡椒粉”,让顾客宁可选择坐在店内而不坐在五脚基的餐桌上。

行人走道更宽敞

小贩指出,如今行情惨淡,再加上工程施工封路,而且还要休业进行工程,担心加剧影响他们的生意,同时也担心美化后的生意大不如前。

也有部分受访的小贩对于该提升及美化工程感到欢迎,且对已经完工的店铺工程感到满意,惟令小贩费解的是,为何不是两排店铺同时进行,而是先完成一排店铺后,再轮到另一排店,这会导致将分两次封路,造成不便。

当地居民则说,以已完工的店铺看来,设有石灰墙区隔行人走道,相较以往狭窄的走道,如今的空间更宽敞,让居民出入上下楼梯时更为方便。

无论如何,商贩及居民也希望工程尽快完成,期待让整个阿罗街焕然一新,吸引更多游客,不负“美食天堂”的称誉。

明邀商贩居民出席汇报会

《大都会》社区报也温馨提醒商贩及居民,出席于4月12日(星期二)在阿罗街尾举办的提升及美化计划汇报会,以更了解该计划进展。

希望尽快完工
马先生(63岁,居民)

“我在这里居住了逾40年,这里毕竟是旅游区,所以有固定的人潮。虽然工程期间封路为交通带来不方便,但这也只是暂时性。

我希望工程尽快完成,让阿罗街焕然一新。

我觉得当局提升部分店铺后,环境更美观及方便,尤其是走廊设立石灰墙,让居民上下楼梯时空间变得宽敞,相较于以往的空间窄小,如今我们出入更为方便。 ”

封路流失顾客
廖锦伦(41岁,面档小贩)

“工程期间我们被逼休业两个星期,对我们来说肯定有所损失,所谓手停口停,但员工的薪水、摊位租金等都要照付。

我是做上班族及本地人生意为多,曾有顾客告诉我,他们觉得封路麻烦而不要驶入阿罗街,而且也面对泊车问题,顾客群有所流失。

也有顾客投诉指,工程进行时食用面食,如同在面里加入‘胡椒粉’。沙尘滚滚导​​致我们生意难做,而且如今天气炎热,原本较多顾客会选择坐在五脚基的餐桌上,如今都选择坐在店内,以避开沙尘。 ”

盼带来新面貌
林集强(50岁,居民)

“时代要进步和发展,是应该提升及美化阿罗街。我期待届时整个工程完工后会到带来全新的面貌,将会吸引更多人潮前来。

我在这里也居住了逾20年,我认为适时作出发展,才会让环境有所改善。 ”

店铺工程完善
黄先生(74岁,居民兼商家)

“阿罗街提升及美化计划提出了好几年,如今终于动工了,相信在完工后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当局是分阶段每5间店铺展开工程,我也发现已经竣工的店铺工程相当完善,店内铺上统一的地砖,再以石灰墙区隔行人道,会更方便居民行走。

惟我认为,阿罗街最不方便的是交通问题,若日后工程完工后,封锁整条路段,将导致许多不熟悉这区的外地人找不到路,因此建议可封锁半段路,不要整条路封死。 ”

灰尘吓跑食客
詹亚仔(63岁,海南鸡饭小贩)

“我在这里营业了20年,担心在工程进行期间会有很多灰尘、环境肮脏导致​​顾客不敢上门。

据闻,当局以每5间店铺进行一个阶段的工程,小贩必须休业至少2个星期,以方便工程进行,预计我这里要8月才会动工,惟如今已经封路,大大影响生意。

在休业期间,生意肯定大受打击,尤其是如今行情惨淡游客少,就连周六日的人潮也很少。我认为,当局应更早展开提升美化计划,而不是延至如今行情差时才展开。 ”

(星洲日报‧大都会)

2016年4月9日星期六

沙沙兰推广生态旅游

避免人口外流 加强淳朴特色 沙沙兰推广生态旅游



位于沙沙兰不远处的“黑沙滩”景观独特。

为了避免人口外流情况加剧,瓜雪县议会协同各单位全面打造沙沙兰【Sasaran】生态旅游及艺术氛围,加强小乡镇淳朴特色,务必让沙沙兰从平实中崛起!

 领养沙沙兰的瓜雪县议员林耀明受访时指出,沙沙兰是个小乡镇,目前有3000多人口,但因乡镇发展有限,工作机会不多,以致人口外流情况越来越严重。

 “这是我们一直正视的问题,现今的沙沙兰一般都是自雇者或从事渔业者居多,其余均是外来者,土生土长的村民已出去大城市发展。”

 他说,为了避免乡镇人口外流情况越来越严重,瓜雪县议会及雪州政府近几年积极寻找蕴藏在乡镇内的发展潜能,让沙沙兰人口回流。

 “经过我们多番考察,认为艺术及生态旅游是最能让沙沙兰发扬光大,因此这几年均在这两方面不断努力。”

他指出,目前,沙沙兰最广为人知就是艺术,傻傻然艺术协会自2008年起,每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艺术节,至今已举办3届,获许多海内外艺术家热烈响应,足以看出沙沙兰具有潜能发展为艺术展示区。 ”

将兴建艺术公园

 他说,在此优渥条件下,雪州行政议员欧阳捍华去年允诺会在沙沙兰兴建全雪州第一个艺术公园,让沙沙兰的艺术氛围越加浓厚。

 “瓜雪县议会也议决拨出1.3亩的地段供兴建艺术公园,现在有关的计划还在进行中,我相信落实后,就可全面为沙沙兰注入更多艺术元素。”

 他指出,现在沙沙兰内共有9个壁画及各种装置艺术,是热爱艺术人士流连的好去处。

林耀明:需各单位配合

林耀明指出,要全面推广沙沙兰的生态旅游,需要各单位配合,包括雪州旅游局及村民合作。

 “现在沙沙兰的生态旅游还在萌芽阶段,大部分人都是半日游,而且没有民宿,十分不方便。”

 他说,该区基建也是问题,沙沙兰目前还未​​有设备完善的码头投入服务,只有2艘渔船前往“黑沙滩”,且只能承载7至10人。

 “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希望中央政府旅游部可跟雪州政府、瓜雪县议会合作,提供更多发展资金。”

 他强调,唯有不断发展,才能发掘更多就业机会,让沙沙兰人口回流。

神秘沙滩1个月出现6次

林耀明指出,生态旅游方面,有渔民发现位于沙沙兰不远处有个隐藏性的神秘沙滩,景色优美、贝壳类繁多,是热爱生态旅游者的好去处。

“这沙滩如200个足球场般大,约1个月只会出现6次,即农历十四、十五、十六及农历三十、初一、初二,这段期间适逢海水退潮,才会看到沙滩。”

 他说,这沙滩现在还未有正式名字,一般渔民会称之为“黑沙滩”或“踏浪沙滩”。

 “一般人不会发现这景点,因为大渔船不能抵达沙滩,只能乘搭小快艇、舢板,然后在搁浅处上岸。”

摄影及生态旅游好去处

 他说,有关沙滩还未受污染,很天然独特,海连天、天连地的景色,搭配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及海鸟觅食的景观,绝对是热爱摄影及生态旅游发烧友的好去处。

 为了进一步推广沙沙兰生态旅游,林耀明盛邀适耕庄州议员黄瑞林及瓜雪县议会主席诺莱妮协同县议员一起前往“黑沙滩”进行考察。

 林耀明说,生态旅游来说,相信黄瑞林是当中的翘楚,他成功将适耕庄打造成全雪州数一数二的生态旅游区,所以找黄瑞林前往考察再适合不过。

 他指出,黄瑞林也对有关沙滩的独特景点深表赞叹,提醒不可破坏该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转自中国报~

KLIA aerotrains back in service

KLIA aerotrains back in service



The aerotrain service at the KL International Airport (KLIA) is now operational after both trains were halted on Friday night due to urgent corrective maintenance.

“We would like to share that both of the aerotrains in KLIA are operating as per normal. However, 1 train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the daily routine maintenance as per schedule,” said Malaysia Airports in a Twitter post on Saturday morning.

The aerotrain service at KLIA was halted Friday night.

“Dear passengers, as of 2227hrs, we regret to inform that both our aerotrains are now withdrawn for urgent corrective maintenance,” tweeted Malaysia Airports.

The aerotrain is an automated people mover that transports passengers between the main terminal building and a satellite building.

Malaysia Airports said buses had been deployed to ferry passengers between the main terminal and satellite building during the halt in service.

~News courtesy of The Star~

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

餐馆名店集中‧商品价格公道 游客“血拼”最爱金三角

餐馆名店集中‧商品价格公道 游客“血拼”最爱金三角



武吉免登区金三角沿路有许多知名广场、酒店及餐饮服务, 是游客的购物与消费天堂。

马币贬值,紧贴时尚脚步的武吉免登黄金三角成为外国游客消费天堂,无论吃喝玩乐、商品或用品店都有游客踪影,带旺生意!

武吉免登区金三角交通便利及集中,备有多家广场、酒店及餐馆等,向来深受旅客喜欢。知名广场有柏威年、升禧广场、飞轮海、时代广场、金河广场等,还有多家高尚知名品牌专卖店,是时尚汇聚点。

最佳购物城排名第五

根据旅游网站Expedia(智游网)最新调查的“全球前25名最佳购物城市”,吉隆坡以物超所值的划算价格及多元化的商品排名第五,名次比新加坡(第七)及东京(第六)更高。

该网站也列出位于黄金三角的柏威年购物中心、乐天广场、金河广场,还有谷中城是游客“血拼”点。

《南洋商报》针对黄金三角被游客列为购物天堂特走访黄金三角,发现该区外国游客处处,有来自东西欧、中东及亚洲等地,有者甚着提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

恐袭阴影未损购兴

尽管早前多个西方国家向我国发出旅游警告,甚至多次传我国是恐袭目标,不过这未损游客的购兴,大部分也相信我国警方会维持治安。

警员军人驻守 游客安心出游购物

受访游客赞武吉免登金三角是繁华城市,同时有许多警员及军人驻守,加上酒店、广场、商店及公共交通站距离靠近,出游更安全方便。

折算汇率更便宜

他们满意这里消费价格,尤其是在折算汇率后,价格更合理及便宜,也符合各消费层需求,最重要是紧随时尚脚步,多家全球知名品牌商都可在此找到。

此外,当地门市销售业者也坦言,虽该区有本地人到来消费,但冲刺业绩主要是靠游客。

眼镜销售员陈先生(26岁):靠游客冲业绩

公司设在十号胡同,这区生意大多数靠游客冲业绩,尤其是中国游客,较舍得花费,其次是澳大利亚游客;中东游客则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花费,生意不容易做。

武吉免登一带会成为购物天堂,主要是有多家商场,高中下货品应有尽有。

令吉贬值,折算汇率后变得更便宜。但对本地人而言,则是高消费的地区。

我也有在这区消费,通常是在大减价或是价格合理才买。

学生吴先生(27岁):大减价才购物

隆市中心虽是购物天堂,但因家在巴生,加上武吉免登区属于高尚品牌区,较少过来消费。

马币贬值后,一些国外普遍品牌衣物价格比以前调涨了,加上百物腾涨加重开销,买东西须三思。

通常是这区有办销售、品牌店大减价时,才到来找便宜货。

中国兰州游客马吉贤(51岁):商家服务好没陷阱

家乡朋友介绍我们来马旅游,我与亲友先游东马,才来西马,全程大约20天,每人消费1万人民币,相当划算。

我觉得大马环境好,国民质素佳,对我们很友善,清真食物随处可找到。

武吉免登区相当繁荣及有多元化商店,价格合理又称心的商品,我都会购买。商家服务好没陷阱,不怕给人骗。

中国游客高晓祥:品牌集中商品便宜

我在大马有朋友,加上隆市与中国距离不远,常来马找朋友相聚及买些时尚用品,过去两年来隆市至少5次。

花费方面尚算合理,东西有贵有便宜,看自己选择花费,若是全球知名品牌衣服、包包及鞋子等商品,在折算汇率后,会比祖国来得便宜,也较集中及方便。

武吉免登区除繁华外,还有许多酒店及美食;惟交通方面有点混乱,但相当安全及自由,所以我常一个人来这儿旅游。

新加坡游客陈友庆(45岁):选购高品味衣物

我有亲友住在隆市,趁过年特带父母回来拜年;过去也常趁假期,邀友人到来隆市短暂旅游,吃吃走走或买些衣服。

比起多年前,武吉免登区变更繁荣及安全,还有许多知名时尚店,甚至发现有数个高品味的品牌在新加坡找不到,会前往选购合适的衣服。

价格方面,若以汇率计算,会比新加坡来得便宜,一般有用到的,都会在大马买。

中国游客潘小姐(28岁):商品时尚选择多

我大学念书时,认识数个来自大马朋友,曾跟朋友到沙巴旅游,当地生活较纯朴,时尚东西也不多。今次是我一个人首次到来隆市自由行,觉得城市很繁荣,外出也很安全,武吉免登区更是有多家时尚店,适合消费。

我曾到泰国及新加坡旅行,泰国东西虽便宜,但繁华不比吉隆坡,时尚商品也有限;新加坡则汇率高,商品价格较贵,而大马无论是价格或品牌,都来得便宜及多选择,肯定会带些满意的时尚衣服包包回去中国。

独家报道:潘丽婷

~南洋商报~